新闻中心

業界:讓金融更好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2025-04-2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人民網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杜燕飛)“新質生產力發展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新要求。”在日前舉辦的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研討會上,參會嘉賓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賦予了新的使命。要通過融合數字技術、重構金融生態、優化資源配置,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以及傳統產業升級提供金融支持。

  首都金融服務商會會長劉光軍表示,要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搭建起金融機構、企業、开云APP注册科研院校間溝通合作的橋梁。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探索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的有效路徑。

  原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保險要成為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耐心資本,需要充分尊重市場規律。不能簡單以社會責任、道德標准來衡量,要與產業政策緊密結合,不斷完善評價標准和考核制度,適應科技創新特點,提高保險公司投研能力,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

  參會嘉賓認為,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通過創新產品、優化服務、深化合作,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呈現了良好發展態勢。但也存在“領域冷熱不均”“區域發展不均衡”等現象。要通過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監管優化等協同發力,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

  証監會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黃運成認為,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需以三大保障為基礎。首先是構建包容審慎的監管框架,其次是打造數據要素流通體系,三是強化法治保障,明確技術透明度、數據隱私權等法律邊界,防范技術壟斷風險。資本市場是鏈接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的重要樞紐,是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的創新策源地。

  北京大學普惠金融與法律監管研究基地副主任顧雷表示,我國正在經歷一場新質生產力浪潮,不僅表現為科學技術創新性突破、生產要素合理轉化、傳統產業數字化升級,也體現在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服務精准提供及風險全面把控上。金融機構需要密切關注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發展趨勢,開發適合科技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不斷滿足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多樣化融資需求。

  圍繞人工智能浪潮下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的機遇和挑戰,北京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丁志勇認為,科技正在重塑金融服務模式,以更智能、更便捷、更精准的手段,助力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和產業升級,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引擎。在人工智能與金融業深度融合的進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戰需要社會各界共同解決。开云APP注册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顧煒宇建議,要加快引入人工智能等科技應用,促進金融機構全面數字化轉型。並關注和研究數據資源和數字生產方式的新特征,把握未來發展趨勢和新機遇。

  “在新技術推動下,金融領域正在經歷一場從傳統模式到現代化的深刻轉型。”首都金融服務商會新質金融與經濟發展專委會秘書長張永會表示,行業發展將呈現傳統金融與新質金融並行的新階段。

業界:讓金融更好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图1)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版權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