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数字金融报告发布 肖钢:建议通过“监管沙盒”机制安排予以试点
3月22日,以“增强我国数字金融国际竞争力” 为主题的香蜜湖国金院专题研讨会暨课题发布会在深圳举行。
研讨会上,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课题组牵头人)发布《中国数字金融:内涵、效能与安全》报告,提出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五大内在规律:
第一,真实有效需求是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动力。他表示,真实需求是指经济社会活动当中存在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不是产品开发者想象当中的需求,有效需求是指有负担能力、开云APP官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还款能力的资金需求才是真实有效的需求。
第二,创新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关键。从我们历史的阶段来看,不断创新是数字金融的显著特征,但是数字金融创新必须基于真实需求、满足监管合规与商业可持续要求,警惕伪创新。需坚守技术安全底线,避免为创新而创新导致风险累积。
第三,把握数字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前提。因为数字金融要用数字技术,而数字技术各有所长,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尊重数字技术和金融业务的基本规律,坚持“金融为本,科技为器”,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
第四,完善生态建设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基础。数字金融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的竞争和合作,要进一步理清金融与科技的边界,鼓励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在场景、数据、技术、客户等方面开展深度的合作。
第五,按业务逻辑进行监管是数字金融发展的保障。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跨行业、跨市场的创新业务不断涌现,数字金融具有复杂性,参与主体众多等特点,使传统监管面临新的挑战,所以必须创新新的监管理念和方式,建立与数字金融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监管框架。
一是明确数字金融监管原则,坚持金融持牌经营,以风险为本,包容审慎、技术重利、竞争中性,穿透一致的原则。
二是细化数字金融监管规则,明确各类数字金融业务边界。既要管持证上路,更要管无照驾驶。对于跨部门、跨市场、交叉性的数字金融业务,要建立由多部门组成的协调机制,进行研判定性和风险会诊。对应用效果和风险尚不明确的新事物,通过“监管沙盒”机制安排予以试点,给予一定的观察期和验证期,并保留叫停纠错机制。
五是优化监管沙盒的机制,建立数字金融创新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创新监管和机构监管的有效衔接,适当扩大监管沙盒覆盖的机构、技术和业务范围。
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开云APP官网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也分享了对数字货币和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的认识。
他分享了近期的观察,特朗普政府对于发展比特币的积极态度,可能意味着美国会通过稳定币,将事关国际金融经济体系运行的货币与前沿科学技术相连,以科技优势巩固美元全球货币地位和美国金融优势。因此,要密切关注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国际发展情况,加强对数字货币的关注与研究。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是一日千里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定会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提高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需要注意这方面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与挑战。“比如加剧社会不公平,掌握技术和掌握资本的主体可能在社会资产分配中占有优势。再比如,短期内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就业替代效应可能强于就业创造效应。还可能造成智能鸿沟、利率走低等,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更好理解并应对科技革命为金融行业带来的变革。”李扬进一步分析。
最后,开云APP官网李扬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可能会对金融机构产生冲击,直接融资为主有可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他表示:“我们面对的确实是汹汹而来的科技革命,以加速的步伐在改变着我们。”